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1999年1月

目录

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0

1. 前言2

2.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3

3.土地资源利用状况7

(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分布7

(二)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10

4.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指南15

(一)土地利用规划目标15

(2) 土地利用基本政策18

五、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及布局19

(一)农业用地19

(二)建设用地20

(3) 未使用土地:21

6. 区域土地利用21

(1)成都平原22区

(二)盆地丘陵区23

(三)邦州山区24区

(4)川西南山区25

(5)川西北高寒高原26区

7.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开发复垦27

(一)耕地保护27

(二)土地整理28

(3) 土地开发及复垦29

八、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和布局29

(1)交通建设用地30

(2)水利工程建设用地30

(三)电力工程建设用地31

(4)工矿建设用地31

九、规划实施的重点对策和措施31

(一)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制定配套法规或实施办法32

(二)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政管理措施33

(3) 建立土地用途管制规则34

(四)充分运用各种经济措施,完善土地利用管理37

(五)运用现代技术,提高规划实施管理水平38

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一、前言

(一)规划目的和依据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资产。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强化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机制,科学管理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佳综合效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国家发展中合理配置和调控土地资源的作用经济,努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扭转耕地随人口持续增长而大幅减少的不平衡趋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可持续集约利用的战略目标系统,根据四川省土地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中央11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表》的要求,规划纲要》,特别是对1990年编制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编制了《1997年至2010年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规划任务

根据土地利用新形势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为了合理安排跨世纪土地利用,1997年至2010年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996年土地利用状况变化调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策略;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1997年至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发布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主要依据;坚持供给约束、引导需求,合理安排各产业用地,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确定全局和长远利益。四川省土地利用战略方针和目标,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用地矛盾;划分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土地利用管制政策意见和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实现自上而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宏观调控。为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有限土地资源,加强全省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资产管理,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规划期限

规划以1996年为基准年,2000年为规划阶段目标年,展望2030年。

二、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1) 自然概况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部、长江上游,我国中西部交界处。东与重庆市接壤,南与云南省、贵州省接壤,西与西藏自治区接壤,北与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9721’10831’,北纬263’3419’。辖区东西长约1075公里,南北宽约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详细计算)。它是中国第五大省份。

境内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平原、高原较少,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77.1%、12.9%、5.3%和4.7%。境内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相对高差7300多米。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垂直气候带明显,气候区差异明显。根据水、热、光条件的差异,全省可划分为川西北高原区、川西南山区和四川盆地区三大气候带。与之相对应,形成了西北高原牧区、川西南林区和东部低山丘陵。农业区三大土地利用格局。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土地利用类型、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地理景观,有利于农林牧业、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四川省河流众多,雨量充沛。由于地处“黄金水道”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其理论储量居全国第一,为土地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境内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等成土条件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众多。有25个土类(占全国的2/5)、66个亚类(占全国的1/3)。除热带、干旱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土壤外,其他主要土壤类型基本都在四川境内发现。全省土壤适宜品种广泛,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花生、大麻、烤烟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适宜开发的树种1700多种,适宜生长的牧场400多种。品种较多,其中优质牧草所占比例较大。

四川省矿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矿产132种,占全国的71%。其中,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有90种,产地1473个。矿产资源中,11种储量居全国第一,10种居全国第二,7种居全国第三。储量占西南地区总储量70%以上的有11种。

四川省生物资源丰富,储藏量大,珍稀物种众多。境内有植物资源1万多种(占全国的1/3),脊椎动物1100多种(占全国的1/2),国家珍稀保护植物8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149种。动物种类和植物种类均居全国第二位。截至1996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59个,面积309.9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34%。

四川省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现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处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0处。有历史文化名城22座。旅游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茅。

(二)社会经济概况

行政区划调整后,四川现辖21个地(市、州)、181个县(市、区),其中3个自治州、3个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人口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省。全省有53个民族。 1996年底,全省总人口8215.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71%。其中,农业人口6837.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3.23%;全省人均土地0.59公顷,人均耕地0.08公顷,人口密度170人/平方公里。 1996年,全省生产总值2985.15亿元,居全国第8位,人均生产总值3633元,占全国的64.82%。全省财政收入154.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1.45亿元,进口总额10.6亿美元,出口总额15.5亿美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资本803.79亿元。与全国相比,四川在财力方面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其消费水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速不仅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市,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四川农业历史悠久,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猪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 1996年,全省大部分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前列,粮食总产量3483.1万吨,石油133.2万吨,棉花12.3万吨,肉类434万吨。和2330万吨牛奶。 2万吨、水产品33.3万吨、水果168.5万吨;农业总产值1274.32亿元,居全国省(市、区)第五位。 1996年,四川省人均农业总产值1525元,比全国低389元。主要农产品中,除粮食和肉类外,人均粮食和肉类占有量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4公斤和4.50公斤。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相比,四川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1996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754元(90年不变价1459元,按现价计算),仅为全国水平的75.75%。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很遥远。 340元以上的差距仅为56.7%,农村基尼系数为0.25,农村恩格尔系数为64.3%。

1996年,全省工业总产值2967.67亿元,占全国的2.98%,仅居全国第13位。工业产品中,仅钢铁、水泥、白酒、原盐、电视、化肥、发电设备等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比较优势。

四川交通建设快速发展。 1996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295公里,公路里程74754公里,水路里程6098公里,其中七级及以上公路2143公里,中级公路43702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比重。全省高速公路总数。通车里程达到58.5%,公路密度达到15.29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公路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交通建设整体水平仍不高,地区差异较大,交通拥堵状况尚未得到全面改善。

三、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分布

据1996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统计,四川省土地总面积4840.56万公顷,其中农业用地4081.26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84.31%;建设用地面积163.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7%;未利用土地596.0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32%。全省各类面积及构成见表1。

1. 农业用地

(一)耕地

面积662.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68%。其中,水浇地211.01万公顷,占31.85%;望田田89.44万公顷,占13.50%;水浇地2.71万公顷,占0.41%;旱地面积357.14万公顷。公顷,占53.92%;菜地面积2.11万公顷,占0.32%。耕地主要分布在盆地底部,其次是盆地周围山地和川西南山区。川西北地区分布较少。各地区耕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3.3%、14.0%、8.7%和4.0%。 %。 21个地(市、州)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凉山、成都、宜宾、南充、绵阳等地,其余地(市、州)耕地面积较少。全省耕地主要为坡耕地,占83.50%;田土比为1:1.20;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5%以上;复种指数高达207%,是全国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之一。

(2)花园

面积59.0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2%。其中,果园29.05万公顷,占49.16%;桑园15.78万公顷,占26.71%; 79,300公顷茶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