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很多朋友想知道现代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住宅风水什么样的风水比较好?下面中国风水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建筑风水的基本原理以及家居风水的原理。希望对大家学习风水有所帮助。
一、依山傍水原则
亲近山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是大地的骨架,水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阶地上,这与当时的狩猎、捕鱼、采摘经济相符。
依山而建的房屋有两种类型。一是土屋,三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广阔的空地,朝南开阔,房屋掩映在万千树木之中。湖南省岳阳县魏乡张谷英村就坐落在这样的地形中。五百里的幕府山余脉绵延于此,东北、西三座大山峰突出,犹如三片花瓣组成一朵莲花。明宣德年间,张谷英定居于此。五百年来,发展成为拥有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富裕家族。村里800多间房屋相互勾结,男女老少秩序井然,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另一种依山而建的形式是五宝山,它是一片房屋群,覆盖山坡,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腰。长江中上游的码头小镇都是如此,山坡梳背,阶梯上升,营造出一种雄伟的氛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在青翠的珞珈山脚下。设计师充分考虑了特定的风水,将房屋建在山上。学生宿舍紧靠山坡,像一座响亮的城墙,有城门形状的出入口。平台上以城门中心洞为轴线,中间是图书馆,两侧是教学楼。主从秩序井然,严格对称。学校气势天然,坚固如城堡,尽显高等学府的宏伟气势。
南京,六朝古都,毗邻长江,群山环抱。四面环秦淮河,沿河山石林立。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有中山;西有富贵山;南与白鹭洲、长明洲汇成夹江。明代高启友称赞说:中山犹如一条孤身西腾的巨龙,欲冲破巨浪,乘长风。国强不相让,以胜为貌,夸强于世。
2. 系统总体原理
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产生于本世纪;作为一种简单的方法,中国的先贤们很早就开始使用它。风水理论将环境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包容世间万物的整体系统。环境中的每个子系统都是一个相互关联、限制、相互依赖、对抗和变革的元素。风水的作用是从宏观上把握和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风水充分注重环境的完整性。 《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以泉水为血,以土地为皮,以草木为毛,以房屋为衣服,以门为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严谨又优雅,那就最好了。幸运的。清代姚彦銮在《阳斋集》卷《炼丹手册》中强调整体功能,主张阳斋必须择地势,背山面水,才能诉人人心。为求吉祥,水口收金数万。观沙两旁没有任何障碍,门内庭院里灯火辉煌。
诚信原则是风水的总原则。所有原则都服从于诚信原则。以诚信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的基本点。
3、观察情境原则
清代《阳斋十书》指出:人应以山水为主,山水是能源最大的来源,与人为灾害的关系也最密切。风水非常重视山地地形,把小环境当作环境考察。
我国的地理形势有一个每隔8度左右的大纬度结构,如天山枣银山带状结构、昆仑山早秦岭带状结构等。 《考工记》说,有天下之力,两山之间必有河流。大河之上一定有一条路。 《愚公》将中国的山脉分为四列九山。在风水中,连绵起伏的山脉被称为龙脉。龙脉发源于西北的昆仑山脉,向东南延伸至三条龙脉。北龙自阴山、贺兰山进入山西,起于太原,止于大海。中龙从岷山进入关中,到达泰山人海。南龙自云南、贵州、湖南流经福建、浙江入海。每一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枝龙、真龙、假龙、飞龙、隐龙、闪龙。勘察风水时,首先要了解来龙去脉,顺着龙脉的走向。
龙脉的形态和潜力各不相同。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为远景,形为近景。势是对形的仰慕,形是势的积累。有势则有形;有势则有形;有势则有形。有形式就有潜力。潜力在外,形式在内。气势如城墙,形如城门。势如群峰起伏,形如独峰。识势难,观形易。气势如龙,如马奔腾,如水波,要其大而强,异而专,行之流畅。形要厚重、积聚、蕴含能量。
还不如在龙脉汇聚点拥有堆积如山的法庭文书。潮汕本山是一座类似潮汕拱门形状的山,就像君主周围的官员一样。朝安山可以挡风,很有趣。比如《朱子玉垒》讨论的是北京的大环境。云: 济渡山从云端而来,前方黄河环绕。泰山左立为龙,华山立右为虎,高度为前案,淮南山为次案。江南五山为第三种,故古今建都之所,不及蓟。谓无风可散,有水可定。这是以北京市为中心,以全国山区为法庭案例,讲解北京地理的。环境优势。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可以知道外部对小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土地的吉凶都是由总体决定的。环境。就像中医诊脉一样,从脉象就可以知道身体的一般情况:细弦无力、紧滑、缓缓,因为这是由心决定的。由血管的功能状态决定。只有条件完美了,家园才是完美的。每建一座城市、每一座建筑、每一座工厂,首先要考虑的是周围的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忧后富。
4、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就是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合自然的生活方式。 《周易.大状卦》提出:顺应形而止。先秦时期,姜太公主张因地制宜。 《史记戴师列传》记载:太公欲在营丘受封,那里地贫民少,太公就劝女儿习武,精于技艺,精于练武。钓鱼和盐。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土壤质量、建筑形式差异很大。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所以人们居住在窑洞里。窑洞多坐北朝南,建造方便,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能长寿,鸡能多下蛋。西南湿润多雨,虫兽多,所以人们多住干墙竹楼。 《旧唐书南蛮传》云:山中毒草丛生,虱腹蛇出没。人们住在同一栋楼里,拾阶而上,称为前栏。楼下空着或饲养牲畜,楼上则有人居住。竹建筑通风、凉爽、防潮。大多依山傍水而建。此外,草原上的牧民还以蒙古包为住所,方便水草迁徙。贵州、大理山区的人们用山石建造房屋。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具体的当地情况而创造的。
中国现有的很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模式。湖北武当山是道教风景区。明朝开国皇帝朱棣最初派30万人在山上建庙。他下令不要砍山重建,而是根据地形修建城墙和寺庙。
中国是一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就是务实思维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和建筑适应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就是风水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