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养猪网bywww.1350135.com
论规模化养猪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摘要] 详细论述了规模化养猪场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和经验教训,包括养猪场产品、规模、饲养模式、饲养技术、猪舍、环境保护、设备配套和总体规划等。布局。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规划设计;程序
规模化生猪养殖是集畜牧兽医、饲料营养、机械电子、企业管理、生物环境工程于一体的多学科系统工程。规模化养猪场的规划设计内容丰富,除了品种繁育外,还包括猪场产品、养殖规模、饲养模式、饲养技术、猪舍、设备、环境、选址和总体布局等。饲养管理和产品营销。以及其他软件设计。本文仅讨论前面的相关内容。
1规模化养猪场规划设计目的
规模化养猪场的规划设计主要有两个目的:
1)打好基础。
场地、总体布局、猪舍、设施、种猪五个因素是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为猪场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投资效率。
提高投资效率,必须坚持科学、因地制宜。对于生猪生产来说,依靠科学就是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先进的饲养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目前,不少新建规模化养猪场仍采用落后技术,如点饲等落后技术,大大削弱了养猪场的竞争力。因地制宜主要是指不照搬异地、别人的做法,而是根据当地和业主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设计,用好资金,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依靠科学、因地制宜。
近10年来,我国各地猪病频发,严重影响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都是由于规划设计不当造成的。实践证明,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大大减少猪场疾病的发生。猪病的发生和传播是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
2 规模化养猪场规划设计
规模化猪场设计的主要程序包括:猪场产品设计养殖规模设计饲养方式设计饲养工艺设计猪舍建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规划设计设备配套设计选址与总体布局设计等
2.1 养猪场产品设计
养猪产品的判定可根据其性质和质量进行分类。按性质可分为种猪和商品猪;按品质可分为瘦肉型猪(外来种猪)、本地猪、外来本地杂交猪等。不同的猪场产品需要不同的规划设计,是规划时首先要确定的因素和设计。种猪的生产比肉猪的生产需要更高的人力和财力,所以养猪户必须量力而行。就猪的品质而言,瘦肉型猪由于瘦肉率高(63%)、饲料报酬高(料重比3)、生长速度快(平均625g/d),优势明显,是目前生猪中最优质的猪种。深受市场欢迎。欢迎光临,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最好的,应该是养猪场的主打产品。其他如香猪、野猪、纯种土猪等,市场容量小,生产效率低,不适合作为规模化养猪场的主打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土猪、外来与本地杂交猪、有机猪等将逐步发展。
2.2 养殖规模设计
养殖规模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2.2.1 投资能力
首先对预计养殖规模进行投资估算,然后根据投资能力确定养殖规模。
流动资金,特别是饲料投资,在表1中经常被忽视。一些养猪场建起来了,养了猪,但几个月后就没有钱买饲料了,养猪场处于被动地位。一个万头商品猪场从收购650头50公斤种猪开始,饲养到满负荷(存栏6000头左右),上市生猪100公斤。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49天(种母猪饲养75天,然后繁殖到110公斤)。 (怀孕114天,乳猪饲养160天达到100公斤上市),需要饲料约800吨。按当时市场均价2000元/吨计算,大约需要资金160万元。其他投资估算应根据当时当地情况一一核实。建设规模化养猪场是一项投资大、回报期长的产业。投资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确定养殖规模时,坚持量力而行非常重要。先把它做好,然后再拓展。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养猪行业的新企业,不要把规模搞得太大(比如一下子养几万头猪)。每一条线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2.2 疾病风险与环境承载力
为降低发病风险,同一场地饲养规模不宜过大。一般认为,两点饲养1万2万头,三点饲养2万3万头比较合适。
大型养猪场每天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处理后必须就近使用,否则运输成本太高。因此,在确定养殖规模时,必须认真评估当地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有足够的土地。容纳养猪场排出的粪便、尿液、污水(处理后)和臭气的环境空间。
2.3 喂养模型设计
规模较大的养猪场(饲养母猪1000头以上)不一定采用从饲养母猪到种猪上市的全流程饲养模式。他们可以采取半流程养殖模式,即只生产供市场使用的仔猪,生长和饲养阶段由小型专业户完成。许多公司和农民都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优点。
与全日制养殖相比,半日制养殖可减少:征地及猪舍建设投资50%,污水处理及环保投资60%,机电设备投资30% ,以及营运资金的58%。这样规模化的养猪场(或公司),可以集中人力、财力,把技术含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仔猪生产做强做大。
有利于全进、全出、早期断奶、隔离(多点)饲养等先进技术的实施。
猪场粪便、污水分散化,更容易实现养猪与种植结合,可大大减轻环保压力。
可以维持部分个体养猪户的生计,减少因规模化养猪场发展而切断个体养猪户生计的影响。我国农村约有1亿个体养猪户。养猪仍然是很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所以这种模式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2.4 投料工艺设计
规模化养猪场与工业化生产一样,饲养过程是重点。所谓饲养技术,是指饲养的方法和技巧。减少疾病传播、提高生猪健康和生产水平是养猪工艺设计的核心。现代养猪技术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全进全出、早期断奶和隔离饲养三个重要环节。
2.4.1 全进全出投料技术
全进、全出饲养技术从1980年深圳光明农场引进美国桑德公司万头生猪生产线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已推广使用20余年。所谓全进全出法,就是先把猪的饲养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一般分为配种、妊娠、产仔、保育、生长和饲养五个阶段,然后将猪分在同一个阶段。每周都有一个阶段。同一阶段同一组同时进入猪舍同一单元。饲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同时离开原猪舍,进入下一生产阶段洁净干燥的猪舍。随后对原猪舍进行清洁、消毒。例如,在设计万头商品猪场时,首先将猪群分为配种、妊娠、产仔、保育、生长和饲养五个阶段。然后,这600头生产母猪被分成25组,每组24头,每周进行登记。 24头母猪,24头待产母猪每周提前一周同一时间进入产房同一单元,每周有24头母猪分娩,每周有24窝断奶仔猪,出栏产房同时转入保育舍(母猪返回配种舍),其他生长阶段的猪也同时全部进出。实践证明,它对于减少疾病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这样先进的饲养技术在我国规模化养猪场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推广应用。目前还有很多养猪场尚未采用该技术。虽然有的养猪场设计了全进全出,但并没有完全落实。这主要是认识和技术管理上的问题。为了做到全进、全出,技术管理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分批引入种子。例如,新建一万头养猪场要引进600头种母猪,千万不能一下子全部引进。否则,如果600多头母猪同时发情,整个生产节奏就会被打乱。种子必须分阶段、分批引进,一般至少分三批,每两个月一批,每批200头。每批次最好有5-7个不同年龄组,年龄相差1周左右。
2)努力提高同期发情率和妊娠率。拥有1万头生猪的养殖场必须确保每周分配24头母猪。
3)产仔栏、保育栏等关键设备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在非计划分娩时有流动的栏位供周转,而不干扰整个生产过程。
2.4.2 早期断奶及饲养技术期
早期断奶通常是指断奶时间21d(3周)。发达国家大多数大型养猪场的断奶时间为3周。我国规模化养猪场断奶时间多为4周或5周,少数为3周。早期断奶(加隔离喂养)的主要优点如下:
1)减少或避免大小猪疾病交叉感染。实验证明,如果断奶日龄为9天,就可以完全阻断重大疾病在大小猪中的传播。但由于过早断奶会带来仔猪饲养困难、成本增加、母猪繁殖功能障碍等问题,因此不能完全依靠早期断奶来预防疾病。
2)可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和日增重。实验表明,由于断奶较早,仔猪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日增重也明显提高(保育期日增重可提高20%左右)。同时,饲料回报率也有所提高(料重比降低了0.05-0.1)。
3)可增加母猪年产仔数。这可以增加母猪每年提供的生猪数量。就规模化养猪场而言,我国平均每头母猪产仔数和年提供生猪数为每年2窝、16头猪,发达国家为2.4窝、23头猪。可见差距还是很大的。
实施早期断奶,配套的技术管理措施必须到位。否则,由于断奶过早,仔猪体小体弱,饲养困难。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主要技术管理措施是:
1)保证母猪和乳猪有充足的营养水平。初生乳猪体重应为1.5公斤/头,21日龄断奶体重应为6公斤/头。早期断奶乳猪的饲料有特殊要求,猪场一般很难自行配制。只有选择专业厂家的产品,质量才有保障。
2)产房和育苗舍必须有良好的饲养环境。特别是温度,产仔舍内乳猪保温面积应达到25-30,保育舍应达到25。要达到这个温度,猪舍设计和设备必须很好匹配。
3)做好母猪正常免疫工作,保证母猪健康。
2.4.3 隔离(多点)馈电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PRRS感染严重,北美地区实行隔离饲养。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的。此前,我国已建成的数百万头养猪场均采用一站式养殖流程,即配种、妊娠、产仔、保育、生长、配种。整个养殖过程都在同一地点进行。隔离育种将育种过程分为两点或三点。以下是一点、两点和三点送料过程的框图。
隔离饲养对阻断猪病传播、降低各阶段死亡率、提高生长速度等有明显效果,因此各项经济指标也得到显着提高。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特别是在猪病多发、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实行全进、全出、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流程更是重要,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显着的成果。切实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5 猪舍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本文仅基于养猪户